The history and memory in old hongkong. In early time, smartphone is yet invented, telephone is previous property in company or family. It would be place in the central of the living or office area. The dial number should be just in 6 digits, later 7 and 8 when it is getting popular... Nowadays, I just have mobile phone but no telephone. Times have been changed.
舊時,區網電話裝置係好珍貴,唔係人人負擔得起。所以通常放係客廳或者辦公室中心區。舊時只有六個號碼,隨著使用者增加,之後電話號碼加到七及八位。依家。我只有手提而唔再使用固網電話。時代轉啦。
#phone #telephone #smartphone #history #memory #time #times #hk #hkig #digits #communication #change #life #living #call #connect #connection #contact #people #friend #family #hauszeman
1/12/2014
1/10/2014
職場日記,01/09/2014_釋懷
職場日記
01/09/2014
釋懷
Sick Leave 幾日, 個腦特別清醒
我有睇過個套電影《引力邊緣》(Gravity)...
我有失去過親人, 朋友
我工作上遇到好多問題, 有解決到,
有解決唔到既
事件上教導我: 人總有失意既時候, 心灰意冷係正常既, 只係, 唔好無時無刻都係甘樣
EQ 有時要再高D, 我有辦法昕時控制到, 唔會係客人面前爆發
但係, 及後自己心修面就會不停回想自己做錯既事, 不停自責, 好多事其實可以避免到, 只係永遠都係事後孔明, 方知奶野...
現在, 試下問多D人去肯定呢個問題點去解決
不恥下問
唔好第時人地唔會再教時串串烘好麻煩...
SENIOR教導既辦公室生存法則: 唔好事事甘執著, 呢個世界唔係非黑即白; 世界係弱肉強食, 唔會有人攬你成世, 自己點都要學識執生, 唔係第時會好蝕底...
下面比大家參考
祝大家係新一年事事順利
侯思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偉才:星空下的爸爸 談遠方的女兒
2014-1-7 15:37:47
FAM《樂活.家》,親子教養家庭及教育月刊。在「贏在起跑線」的大氣候下,仍勇字當前叫爸爸媽媽學烏龜,做個樂活家長,踏實地與孩子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育兒路。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amworldhk
(繼上周六筲箕灣13歲女童跳樓自殺後,將軍澳昨天再有16歲少女吊頸離世。大人們不禁問:我們的青少年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死者已矣,只是留下來的家人,從此人生軌跡不再一樣。謝謝作家張帝莊,為今期《樂活.家》訪問了前天文台科學主任李偉才,談及兩年前他的女兒遽逝,讓我們感受到為人父母的最痛最深處,也為李偉才把愛推及其他年輕人而動容。)
人生,是有限的。
宇宙,是無限的。
以有限的人生,追逐無窮無盡的宇宙,愚乎?
快樂,好像只有一瞬間。
悲傷,彷彿卻是一輩子。
快樂的19年,換來好像無止境的傷痛,值得乎?
李偉才是堅定的科學追隨者。他嚮往星空,神迷宇宙,擁抱科學,在古典音樂、電影和瀚浩書海裏遨遊。他是八十年代的香港傑青,曾任天文台發言人。
早歲經歷喪父之痛,中年經歷親妹患癌病逝,兩年前,19歲的獨生女考入中文大學物理系後,突然在家中跳樓自殺,原因不明。
光明的人生與幽暗的橫逆,交織在一起。
冥冥中的宇宙,真有主宰乎?
最近看電影《引力邊緣》(Gravity),李偉才感觸良多,電影中女主角經歷喪女之痛,最後經歷九死一生的太空任務後成功重回地球。這套電影說出了他的心聲:「生存是人的天職。」
這句話,不是對女兒說的,是對他自己說的。
*********
訪問的地點在李偉才位於薄扶林的家裏。
18樓。兩年前,最愛的女兒從這裏跳下去。
李偉才和太太剛從日本旅行回來,他坦言,在日本旅行期間,每天都在掛念女兒。
兩年了,兩夫婦看了兩年心理醫生,他寫了57封給女兒的信。
儘管一生與星空結緣,知道人的生命於宇宙不過是一瞬間,人的生老病死不可避免,然而,慘痛的事發生了,一個感性的科學追隨者,仍然哭崩了。
分題:那麼接近 那麼遙遠
出事後,他翻查女兒留下的所有東西,想用最科學的方法,推理女兒自殺的真相,但是,翻遍一切,他找不到女兒自尋短見的真正原因。「前一天還是很正常。」
「前一天」,就是陰陽相隔的兩個世界。
女兒留下遺書:「爸爸、媽媽、各位:對不起,我走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對自己說:「這不是我所認識的天蔚。」他相信女兒可能受一種急性精神病驅使,寫下六字遺書和做出自殺行為的,不是自己所認識的女兒。倒抽了一口氣,慢慢補充:「這可能是我的心理防衛機制。」
李偉才最近突然常常想起一段對白。李偉才對太太說:「呀,這裏人多擠迫,你不用看管好女兒啊?」太太說:「不用哩,女兒好乖,永遠都留在我們十步之內。」
談到女兒,談到女兒給自己砌星戰迷航模型太空,談到女兒出事前不久才在爸爸指導下學會騎單車,談到女兒陪伴自己在沙發上聽爸爸那個年代的廣東流行曲……一切是那麼平凡,那麼快樂,那麼近在咫尺,偏偏又是那麼遙遠。
女兒是獨立的個體
談到無論女兒多大,在父母眼中,總是一個長不大的小孩。「她16歲時,我們打趣說,你就是16歲的小不點,18歲時,我們說,你根本就是18歲的小不點。」直至出事後,他翻查女兒舊物,才驚訝和自豪地發現,在同學和老師心目中,女兒是一個獨立和有主見的個體。「原來她在家裏的瑣事,常常顯得要人照顧,但她在外面有自己獨立的一面。她是學校裏的天文學會會長,而她可能看到我有捐血的習慣,所以也參加了紅十字會在學校的捐血活動。」
她在同學的紀念冊留言,最喜歡的歌是陳麗斯的《問我》和鄭少秋的《笑看風雲》。兩首歌都是屬於爸爸年代的歌曲,都是黃霑填的詞。
「誰沒有一些刻骨銘心事,誰能預計後果?誰沒有一些舊恨心魔,一點點無心錯?……活得開心,心不記恨,為今天歡笑唱首歌。任胸襟吸收新的快樂,在晚風中敞開心鎖。」
再次播放這樣的歌,李偉才坐在曾與女兒同坐的沙發上,情不自禁淚流滿臉。
朋友別哭
李偉才喜歡聽音樂、看電視、看書。最近聽得最多的一首歌,是呂方唱的《朋友別哭》。他在寫給女兒的信上說:「讀讀歌詞,你應該明白爸爸的心如何被觸動。」
「看一看花花世界,原來像夢一場。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到結局,還不是一樣?有沒有一種愛,能讓你不受傷?這些年,堆積多少對你的知心話。甚麼酒醒不了?甚麼痛忘不掉?向前走,就不可能回頭望。朋友別哭,我依然是你心靈的歸宿。」
李偉才最後說:「我的感覺是,我在跟自己說話。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而爸爸,也會努力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也是在最近,在facebook給女兒寫了兩年信之後,他終於收到太太罕有的留言,內容大致是說:「你真是一個好爸爸,天蔚為甚麼不懂得珍惜呢?」
李偉才很感動,太太是一個剛強的人,從來沒有讚過自己,她終於說了這一句。可是,李偉才又悚然而驚,原來這兩年來,女兒的事,成了她沒有宣之於口的疙瘩。「我原諒了女兒,因為我相信她是身不由己,太太表面很堅強,但內心仍然放不下。」
說到這裏,其實又有誰能夠真正放得下?
人的天職在於生存
李偉才6年前提早退休,實行更積極的教育大計,透過教學、寫文章、主持網台節目、舉辦活動,宣揚科學和人文關懷。女兒過身後,他更趨積極,經常可以在各種媒體看到李偉才的身影。這是「移情作用」嗎?李偉才說得直接:是的。
地球暖化,人類文明危在旦夕,具有科學背境的李偉才對此極為悲觀,可是他仍盡全力推動環保,呼籲大家「救亡」。他說,即使明知很大可能阻止不了地球出現環境災難,人類要面臨滅絕命運,但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第一是基於未來不可逆料,第二是只要有一絲希望,也要盡力而為。「這關乎做人的尊嚴,關乎人的天職,如果抗戰時我們放棄了,都自殺了,那麼我們就看不到戰後的和平了。」
李偉才最近看了一套由珊迪娜布洛主演的電影《引力邊緣》,電影講述角如何在一場幾乎絕無生還機會的太空任務中存活過來。「外國有些評論指,片中加入女主角女兒四歲遇車禍死亡這一情節,與主題無關,可是,沒有經歷喪子之痛的人,無法想像那種萬念俱灰、生死與我何干的感覺,正是因為女主角早年經歷喪子之痛,她後來竭力求生的主題便更為突出。」
「這套戲的哲理是,生存是人類的天職,還有甚麼哲理比這個的層次更高呢?」
縱使愛女逝世,李偉才推廣科學與人文關懷的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有朋友問,我的價值觀會否因女兒去死而改變?我的答案是不會,我仍然相信科學,我仍然是不可知論者。有出於好心的朋友鼓勵我信基督教,我內心感激,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從邏輯推論而言,我摯愛的父親和女兒,生前都不是基督徒,如果我現在信了基督教,死後上了天國,我豈不是永遠無法與他們相見?」
從這段話中,可見李偉才心目中女兒的地位是多麼重要。
不要被悲傷擊倒
一般人以為,李偉才這種早年畢業於港大的天之驕子,必然擁抱中環價值,必然事業至上,恰恰相反,李偉才非常反對近年不少人主張的「市場自由原教旨主義」(按:這個用語是我杜撰,不是李偉才博士的說法,意思是基於所謂「市場自由」而罔顧社會上許多人受到的不合理傷害)。而且,按他說法,他從來就是一個「親情至上」的人。他有一個科學家的頭腦,小時立志成為科學家,但他同時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捐血、助養非洲兒童,而且不辭勞苦為教育年輕人科普和保的活動出力。爸爸在他18歲時離世,令他大受打擊。為了家計,家姐被迫輟學養家。也是為了家計,他升讀大學後,原有機會繼續升讀外國大學深造,實現他做科學家的夢想,可是念及家庭環境,他選擇投身政府部門。八十年代,他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但是也惹來政府內部一些質疑和妒忌。九十年代,他選擇在九七回歸前舉家移民,不料,親妹李汶靜(無綫電視新聞主播)患腸癌,他只好回流香港,照顧親妹和年紀漸大的母親。李汶靜逝世時只有43歲。
上天好像要跟這個自小喜歡探索天空奧秘的人開玩笑。他最珍惜親情,但親人卻逐一離她而去。兩年前女兒在沒有特殊原因下忽然從寓所一躍而下,這對他和身邊的人都一種難以言喻的悲痛。
但是,他決心不要讓悲傷擊倒自己,他把教育女兒的愛心和耐心,擴及所有下一代。他最近收到一位港大女生親筆信,說上了他的六堂通識課,比她在港大上的三年正規課程更有得着,她說,天蔚一定會為有這樣的爸爸而自豪。
星空下的父女
天蔚,當然會為這樣的爸爸而自豪。
如果接觸過李偉才,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他的對知識的熱情。他自小迷上天文,每天晚上,偷偷溜上天台看星。他怕黑,但因為要看天上的星,他克服了。他看《讀者文摘》知道可以向天文台索取星圖,那個殖民地年代,天台文回了信,而且每個月定期免費把星圖寄到這個小學生手上。他拿着星圖對照星星,發現東西方的星掉轉了,打電話告訴天文台他們把星圖印錯了。對方說:「我們沒有印錯,是你用錯了,星圖是要拿起朝天仰望的。」李偉才一下子羞愧得臉紅耳熱。
經歷許多自學和筆記,他成了天文愛好者和專家,後來入讀了港大物理系,可算一步一步實現自己小時候的夢想。九二年女兒出生,他沒有為女兒規劃甚麼人生。想讓女兒學琴,但女兒提不起興趣,也沒有迫她;推薦女兒看外國科幻小說大師的作品,但她只迷倪匡的木蘭花和衛斯理,做爸爸也樂得由她自行發展和探索。只有天文,是真正自自然然、「有其父必有其女」。女兒讀小學時已迷上天文,長大後常與父母一起看星、看流星雨,小小年紀,已成為同學眼中的天文學家。
天蔚出事前兩個月,一家三口到希臘和土耳其旅行,父女倆愣愣的望着星空兩個多小時,一晚,在郵輪上,兩父女又走到甲板看星。夜深,嚴寒,整個甲板再無一人,走到船頭,見一房間亮着暗燈,原來是船長室,為了不打擾船長或引起船長疑竇,貪玩的兩父女在船長艙的窗下,弓着身子匐匍穿了過去。
奮鬥在地球毀滅時
兩年過後,回憶終於由極度痛苦,變成夾雜着一點點苦澀的甜密與歡笑。
人,總是要活下去。
即使地球面臨毀滅,人,總是要活下去。
李偉才說自己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未知生,焉知死?」「君子正冠而死。」李偉才說,人生短暫,難逃一死,但是要正冠而死,死也要保持做人的尊嚴。「人的天職是生存。」李偉才強調:「我有朋友其他立場跟我絕無大分別,唯有生兒育女立場跟我南轅北轍,他認為世界太醜惡,不想連累不一代,但是,我明知世界很有可能毀滅,我仍然贊成應該生兒育女,因為即使人最終難逃一死,生命有限,但生命的過程仍然是有意義的。做人,應該可活一天,就活好一天。」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人創造的東西,還是有重大價值的。」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但是,他許多學生,卻十分喜愛這個對學問和傳播知識充滿熱情的「人之患」。大學畢業後,李偉才在中學任教了三個月才轉職太空館,臨別時許多同學忍不住哭了。他到現在還是很喜歡接觸年輕人。他跟他們分享資本主義的罪惡、分享民主自由的寶貴、分享環保、分享天文、分享科學、分享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要義在於分享。」這是他常說的話。
訪問時他多加一句:「年輕人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興趣。」
這時候,每個年輕人,都成了他的兒女。
*******************
文:張帝莊
1/01/2014
職場日記,01/01/2014_回顧2013
職場日記
01/01/2014
回顧
01/01/2014
回顧
甘就2014年…
甘就做左幾十年人…
甘就做左幾十年人…
簡單黎講,做人會向前同向後望。
向前,係現在只有力求進步既社會,差唔多每分每秒都進步,人走慢一步分分鐘都會被淘汰。而我就快成為被淘汰既一群人。
向後,回望過去,有咩野做得好,留。做得唔好,改或者除去。目的就係進步…
向前,係現在只有力求進步既社會,差唔多每分每秒都進步,人走慢一步分分鐘都會被淘汰。而我就快成為被淘汰既一群人。
向後,回望過去,有咩野做得好,留。做得唔好,改或者除去。目的就係進步…
2013年,基本上係我人生最痛苦既一年。
從大學出黎前已經感受到小社會既爾虞我詐,為左份好工出進陰招。到搵到份工時,做既同求學時跟本係兩件事,而且都唔會比時間你慢慢砌份proposal 比老闆們(仲會不時話你英文文法寫錯晒)。基本上每日都係過住OT捱騾仔既工作。有人話,"打得份工預左啦!"
噢,真係? 我唔駁咀,只想講有時身在其位先感受到。
從大學出黎前已經感受到小社會既爾虞我詐,為左份好工出進陰招。到搵到份工時,做既同求學時跟本係兩件事,而且都唔會比時間你慢慢砌份proposal 比老闆們(仲會不時話你英文文法寫錯晒)。基本上每日都係過住OT捱騾仔既工作。有人話,"打得份工預左啦!"
噢,真係? 我唔駁咀,只想講有時身在其位先感受到。
2013年…
-送走了一位老師,死前仍顧住工作,到走時一句說話都唔有留下。
-愈來愈多朋友病倒。癌症,痛症,一大埋毛病。自己又望望自己,心諗"係時候到自己" 。
-愛人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有份好工,人工唔差…@$#&?!@
-收warning letter…%$&@+$@
-同拍擋拆伙
-獨居
-現在,比人改名做沉默者…
-送走了一位老師,死前仍顧住工作,到走時一句說話都唔有留下。
-愈來愈多朋友病倒。癌症,痛症,一大埋毛病。自己又望望自己,心諗"係時候到自己" 。
-愛人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有份好工,人工唔差…@$#&?!@
-收warning letter…%$&@+$@
-同拍擋拆伙
-獨居
-現在,比人改名做沉默者…
基本上,呢一整年自己既生活改變晒
一個人
話自己話事又得,孤獨老人又得
多左時間係工作上
少了時間係朋友家人上
亦少左時間思考未來自己生活,職業,人生抉擇上既打算,畢業自己已經過左一半人生…
睇住人地寫上1314, 新年快樂字眼, 自己攞住樽vodka 坐係沙發上,無目的地飲…
買醉…
一個人
話自己話事又得,孤獨老人又得
多左時間係工作上
少了時間係朋友家人上
亦少左時間思考未來自己生活,職業,人生抉擇上既打算,畢業自己已經過左一半人生…
睇住人地寫上1314, 新年快樂字眼, 自己攞住樽vodka 坐係沙發上,無目的地飲…
買醉…
甘就一年…
Cheers
Cheers
侯思敏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