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13

職場日記,12-16-2013_離棄

職場日記
12-16-2013
離棄

終於有份工做,係其他人心目中係一份好工,好工好工,好在人工高福利好,社會地位高。知識層面亦高。當然有甘好勢頭就要甘上下知識,學習呢樣個樣,樣樣都唔識。要知道有一句諺語係甘講,"有甘大個頭就唔好戴甘大頂帽"。真心講句,雖然心有不甘,但都要認,每個人總有自己既極限,當一次做唔店條數時,搵同學幫手教我做,下次又搵佢教,但長貧難顧,幫到一次幫唔到第二次,次次都要人幫手,好快自己會成為人家既負累,冇人會同自己一齊做事。不幸地自己依家處於呢個狀態,自己亦feel 到將會成為被離棄既一群…

現在只有工作上可以進一步。
1. 盡快同其他拍擋去磨合
2. 交換甚至接受對方意見
3. 盡快搵出自己弱點,克服再改善
4. 係呢個弱肉強食既社會,即使幾唔願意,刷鞋呢啲動作係要,不過係暗暗地刷而唔係明刷爛刷。冇意思。
5. 廣交朋友,收集情報,亦為自己未來鋪上後路。呢幾個字要用上你人生所有幸運同口水黎集合出黎,簡單黎講,睇自己彩數。有人識人易上位,有人黑仔食死貓。

講左甘多,自己好似冇一樣做到,快成為被離棄既一個,收皮了。。。

11/25/2013

table for one



alone10
這組名為《Table for One》(一人餐桌)的作品,來自新加坡女攝影師Tio。最初她因為一次失戀開始拍攝,而最終的作品展現了很多情緒及深層的內心世界。
alone9
24歲的新加坡女攝影師趙敏(Samantha Tio)花了近一年的時間,在本地諸多餐館拍攝下24張不同的面孔,起因是她的一次失戀,而最終的作品展現了很多情緒及頗為深層的內心世界,關注眾多“孤獨的”新加坡人和她自己。他們的相同之處就是,當Samantha遇見他們時,他​​們在獨自用餐。本屆攝影節上,Samantha以“Table for One”,從“一個人用餐”的特殊窺鏡,探查都市人的生活。
alone8
alone7
談到這組作品的形成,趙敏說:“真的很不容易。本地人很怕被拍。很多人和我聊得不錯,可是當我拿出相機,問他(她)是否能拍攝時,他們就會搖頭說不。同意我拍攝的大多是外國人。他們的生活經歷,可能使得他們更充滿自信,也不會懼怕鏡頭。”
alone6
為了這24張照片,Samantha問了幾百人,有時連續十幾個人拒絕她的請求。而那些沒有拒絕她的人,和她成了朋友。眼下,Samantha在籌備一場晚宴,將收入她鏡頭的這些人邀請來。而這一次不再是一個人的餐桌。
alone5
alone4
alone2
alone3
一個人吃飯寂寞嗎?未必,但對寂寞的人來說,眼中所有事物大概都很寂寞。

11/05/2013

職場日記,11-04-2013_悔氣說話

職場日記
11-04-2013
悔氣說話

終於排到我放假, 難得可以休息, 當然眠一眠.
可惜, 一大清早, 電話一響, 整個春夢被人打散... 公司係第二個時區(可能異度空間) FIGHT到一個合約返黎), 一大清早就要你返去起貨比佢, 七點前要TEAM人齊晒係OFFICE度, 收線, 望住電話, 6:11AM...
我想, 個個MOMENT我除左講粗口之外, 只有快快梳洗返工, 畢業係香港冇野做真係會死...

一早, 成TEAM人係老細們既匯報下了解個JOB 係做咩野, 我地分左D功課, 之後各自去衛, 衝, 衝...
我地胡亂地食左個早餐之後, 個場開始亂, 老細既老細黎左, 唔太滿意我地做既功課, 改D, 加D 又減D, 我頂... 硬上... 基本上, 我地冇咩野人去食下午個餐, 又係胡亂地係茶水間摷野食, 有咩野都放入口, 務求自己唔好血糖過低而暈低. 就係甘, 做到天黑...

之後, 老細行埋黎同我講, "你介唔介意開埋個OT頂左個project去?"
心想, 其實我可以唔接個電話, 我亦唔應該也渡理由去做你份JOB...
"好呀!" 最後向五斗米而折腰...
唉... 嘆氣自己甘天真, 甘傻, 個假甘就冇晒, 而老細們認為係應份既, 只係, 好多時, 有好多野自己控制唔到, 可以做既野其實好有限...

做好份JOB, 要比一位SENIOR PROJECT MANAGER 睇, 簡單黎講佢係負責整合所有野既"有料之人", 同時亦係一名無奈既打工仔, 野係佢做到最後, 氣照受
"係唔係下下要去到死線先接份PROJECT 黎做? 其他公司唔係甘!" 坐係佢旁邊, 聽對方一路發悔氣地訴苦, 自己亦一路做, 一路反思自己是否應該好似佢甘按章工作...

放工, 看看電話, 有家人朋友留言, 原本已經錯過甘多聚舊既機會.
到最後, 究竟係份工重要D, 還是係親情友情緊要?
有點想不通...

走到魚缸前面, 見到D 魚游來游去, 甚是快樂.
魚既記憶只有七秒鐘, 七秒過後, 見過既人事物都會忘掉.
有時好想有呢種甚麼都忘記既能力, 忘掉所有心中不快.
可是自己開心個D? 有時也想一拼忘掉.
有時甚麼會聯想起天不快既事, 心中不是味兒.
與其不快, 倒不如像魚一樣全部忘記去.
即使一絲快樂, 悲傷, 憤怒, 不快... 一切一切都只是維持七秒, 過後不再痛苦.

10/27/2013

職場日記,10-27-2013_死線

職場日記
10-27-2013
死線



終於撐到第二個星期六.
講真, 以前讀大學時都有試過係死線前衝功課, 只不過係一次過將功課左抄右抄. 畢業之後, 公司接大野黎攪, 但係, 呢件唔係肥豬肉, 而係人地攪唔店而pass 比我地攪既一件"燙手山芋".
本來公司唔想接, 可能管理層覺得我地公司係fit 馬, 諗左一陣都係接左落黎. 甘就瘋狂左一星期. 本身一星期做足六日已經體力透支, 再黎超時OT, 做到想死. 睇住個天黑都照做本來係閑事. 但一路做, 做到天光返...
嘩!!七點啦?!

係死線前死份"功課" 出黎, 成功感係有, 但會筋疲力盡, 畢竟連續做野超過二十個鐘, 真係做到眼又朦, 同身骨痛. 連起身走人時都要同盡力先起到身... oh no...

唉! 讀書時日日想出黎做parttime 搵錢, 出到黎又覺得讀書真係開心好多...
anyway, 做多左幾次, 捱多幾晚, 就會習慣. 然而, 老闆們只看"功課成績", 從來唔會理我地做得幾甘辛苦. 份功課做唔到, 人之常情; 做到, 仲可以威比人地睇. 

 星期日玩得開心D
萬聖節又要做野, 冇得玩啦... -_-

tired

10/20/2013

職場日記,10-20-2013_成長

職場日記
10-20-2013
成長



終於係無止景既堆案中等到假期既來臨...
但其實, 返到屋企, 我係會變左公務式地check 自己電郵, facebook, 其他account 野, 之後覺得自己變得愈來愈似一個工作機器, 只會投入去工作, 回應... 開始失去感情...

我想, 每天都想, 基乎每刻都想唔使做野.
每日工作撞板多過食飯(事實上近來胃口差左, 仲減左磅), 做得太多錯事...
要搵一份人工好, 路數好, 工作量相宜, 又壓力唔大既工, 原來係香港真係甘難.
"你份人工唔係包左開OT既錢咩?" 老闆們最中意問呢句.

星期六, 刻意唔開OT, 去搵朋友行一轉中上環區.
自己特意由尖咀搭天星小輛到中環碼頭, 再搭叮叮.
點解以前D人可以搭D 甘慢既交通工具, 可以甘寫意?
今時今日, 如果我工作效率係甘慢, 老早比人炒左...

問朋友最開心既事, 都係離唔開中學同大學個時同一大班豬朋狗友哈哈笑既日子, 玩通霄, 傾心事, 互相譏諷, 大笑完就開開心心上學去. 現在, 老闆們唔會理會你心入面想咩野, 做事食左幾多死貓, 心入面有幾甘唔開心... blam bla bla... They just don't care! 佢地唔會理, 佢地只會理生意額係點, 你做唔做得野, 做唔到只會鬧, 鬧完只有兩條路, 就係唔撈同死忍條氣撈埋佢.

甘點解甘唔開心, 基本上份工作同自己原先生活有好大出入, 同新識既同事無論工作, 溝通或者文化上都有差異, 有時好難明佢地講既野, 又或者傾計話題上抬唔上咀, 簡單黎講, "講黎陡氣." 而自己工作上一旦唔開心, 求助對象會變左家人, 朋友. 向同事訴苦已經唔係一個proper (政治正確)既渠道, 而大前題係同事們唔會玩辦公室政治去篤你背脊.

唉... 連做清潔既阿嬸都講唔好唉聲嘆氣, 會士氣低落.
但自己何嘗唔係唔想拉高個工作士氣??

Happy weekend

侯思敏@DeptH



10/10/2013

職場日記,10-12-2013_辛命記

職場日記
10-10-20113
辛命記



上司們對自己工作的態度同能力有所質疑時, 通常伯打去HR大發雷霆, 問候一下點解會請埋D甘既廢人返黎呀!?
當知道後, 其實心入面瘸咩野憤怒, 反而係心入面多左份傷感. 自己一心一意去做事時, 總會有事不懂去做或者做錯, 好多時自己會好軟弱, 無助同焦慮等等. 自己只係想快D解決問題, 而唔係想製造問題.
食死貓, 已經成日食, 自己又唔想食, 比人話串咀, 難道一出道就要"食死貓" 先可以快高長大?? 我怕未有免疫能力前就比人炒左...

呢排做野真係灰爆...
但每次睇到劉華個手錶廣告之後, 心入面有一種得著, 個種感覺好令人感到平安, 舒服
個種感覺唔係一種年輕既感覺, 佢係一種經歷多年艱辛, 去努力打拼返黎既經驗, 簡單黎講, 昕係"做人既經驗", "人生閱歷", "食夜粥". 呢D人生閱歷唔係一年半載就可以賺到(我地西人俚語係earn 返黎), 而係經年累月不停甘撞板, 不停甘失敗甘學習返黎.

面我呢D八九十後, 經得起既考驗少之又少, 父母已經同自己擋左九成九, 剩低既都係微不足道既小問題, 做好之後, 父母長輩更會瘋狂甘去讚美我地. 到左若干年後, 甘就仆街啦, 野又做唔到, 人又遲到早退甚至玩失蹤, 對公司唔負責任, 因為頂唔順份工既壓力. 而自己都係D 甘既人. 有時都不停甘叫自己努力甘加油落去, 唔知係自己真係蠢, 教極都唔明同唔識, 定係自己本身唔受教. 總之就係自己做唔好, 唔可以賴人地.





永遠都係小時候好, 出到黎做事好多位置會中伏, 做事小心好D.

PS. 劉華今次廣告唔止係賣手錶, 還是賣那些年對比現今成就 (唔敢奢望未來有咩野成就), 只係, 成就係一經年累月甘積累返黎. 廣告善用光影, 文字, 色彩對比舊時以前努力同依家有回復收穫既成果. 整個廣告一個字都冇講過, 只係用背景音樂柔和甘播出, 意在睇個個人有咩野想像就有咩野想, 各有唔同既回憶, 有哭有笑.

侯思敏@DeptH

10/02/2013

職場日記,01-10-2013_國慶日

職場日記
01-10-2013
國慶日


是日公眾假期, N甘多人仆出去玩, 同家人情人去行街睇戲食飯... 我亦唔例外, 兒時認定自己係與別不同既我, 今日卻想做一個普普通通既打工仔, 安份守己就算數.

同家人嘆完早茶之後, 自己一支公坎去書店打書釘, 留係CAFE 入面, 一邊睇書, 一邊HEA 住睇風景, 大型冷氣商場入面, 感覺唔到外邊溫度, 空氣係點既樣, 只憑著出面陽光折射入黎個時, 睇住出面天氣係甘風和日麗. 就係甘, 臨時改變主此意, 走一趟西貢搵班朋友度假.


朋友們普遍比我年長幾年, 諗既野當然比我呢個職場新仔仔細好多. 但去到玩時, 我地個個都係play hard, work hard!!

但係, 一坐低食飯, 個個入晒MODE, 開始今日正題, "眼見周圍政治不穩定, 你地有冇諗過移民呀?" 友人一針見血地問.

諗呢樣野之前, 比D資料大家了解下
1. 由肥彭上任後1992 年起, 香港有66,000 人移民海外
2. 平均每年有7-8千人移民離開香港, 美國, 澳洲, 加拿大等國家係首選國家
3. 2013年上半年有3900人移民外國, 最多人移民美國及澳洲
4. 港人移民數字, 明報, 「社會唔同晒」 醫生也移民 22/09/2013


席上全是專職工作人員, 有醫護人只, 社工, 記者, IT... 佢地開始討論邊D國家易入D, 幾多歲有幾多分, 做滿四年工作經驗又有幾多分等等. 而醫生朋友就忿忿不平地講, 我交十幾萬稅比甘既政府, 一星期做成一百個鐘, 點解甘唔公平!!

講到尾, 時代改變左, 香港人情味少左
強國人多左
霸權主義抬頭, 街上只有大型連鎖高鋪, 小店小鋪只可以膝縮一角...
消費主義, 金錢為上, 鬼同你講人情, 客人就自己財大氣粗, 做零售既自然又要死忍爛忍.
依家入到店舖, 都係自己serve 自己多
新官上任, 講一套做一套
民怨沸騰
住屋, 冇屋住; 窮既繼續窮, 香港貧窮人口102萬
和平示威變成比社團人士圍, 更甚既係, 警察當睇唔到

友人想自己既孩子活係一個安全既環境. 我想, 呢個已經係一個好理由離開.

侯思敏@DeptH

P.S.
為上一年海難死者默念 R.I.P.

FYI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922/-2-3072173/1.html 「社會唔同晒」 醫生也移民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30921/18431515  逃出香港:移民泡沫潮 走?唔走?
http://hk.news.yahoo.com/%E8%A7%80%E5%A1%98%E5%A4%9A%E6%96%B0%E7%A7%BB%E6%B0%91%E5%85%A8%E6%B8%AF%E6%9C%80%E7%AA%AE-224018427.html 觀塘多新移民全港最窮


9/26/2013

職場日記,25092013_錯敗感

職場日記
25092013
錯敗感

自從HEA讀完左書之後, 唔經唔覺投入社會工作成個月, 可以話係社會新丁, 白紙一張, 咩鬼野都唔識.
以前學過既一套模式, 係工作環境入面點都係唔啱使, 做野永遠錯漏百出, 結果唔會係TBB電視劇甘嘻嘻哈哈甘渡過, 而係會連累街坊幫手執手尾. 一旦出錯機會多, 同事們就伯開始埋怨自己, 明明請多左個人, 點解仲要做埋佢個份. 而最傷心係每次見親面, 對方已經認定自己會做漏野, 更拋下一句, "今次唔好再比屎我踩".

當然, 心中有好多不忿.
不過, 作為新仔, 好多人教要聽話唔好駁咀. 但好多時明明唔係自己錯, 食左人地死貓, 自己啖氣真係頂住頂住.
頂唔住就駁咀, 換來既竟然係"表現不滿" 既工作投訴.
士氣一低, 其實做咩野都係唔會再上心.
睇過<<度身訂造旅行團>>都知道, 入面有鄭丹瑞旁白既去旅行既目的就係想了解自己多D. 而節目更講到, 有時SET一D目標係要實際既, 符合期主, 而最重要既係, 心中係要對呢份工作有熱誠, 興趣以及積極參與. 而呢個錯敗感早已令自己氣餒, 心中個團火大減, 愈做愈灰, 到頭來做野更唔上心.

其實, 時下既人都有好多人都係甘.
工作一不如意就唔做, 轉過第二份工作.
久而久之冇份工做得長.
可悲既係, 丟已經想轉工, 更可悲既係, 我已經洗濕晒個頭, 走都走唔到.

但願自己可以克服到呢個難關, 友人
話頭半年工作係最難過既, 過左就會易適應好多.

侯思敏@DeptH

9/23/2013

不再回來 逃出香港的留學生

堂前燕:留學生


在機場離境大堂,James拖著行李,他還記得當初家裡決定送他去外國留學時的情景:學校在推廣甚麼母語教學、普通話教學,那個祖籍加拿大魁北克的洋人班主任換成了說得一口純正京片子、在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東北姑娘,本來那門法語課換成了普通話,連每年暑假的遊學團,也由巴黎凱旋門變了北京天安門。
課堂上吟誦的不再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或者是Penguin Books的世界名著系列,而變成了司馬光砸缸和曹冲稱象。音樂課也不再唱聖詩而改唱蠟梅處處香的踏雪尋梅。
早熟的他,那時就不明白,甚麼是母語?母親明明是說英語,為甚麼母語是普通話?而在港英時期當過政務官、在香港大學畢業時被港督麥理浩輕輕砸過腦袋開光、更在劍橋大學深造過的母親,一知道這個消息就急忙找來父親商議:都係送去英國好。
十多年後,在新建的機場,電視在播放新聞,在那件印著「家是香港」的襯衣下,日益消瘦的母親正忙著應付包圍她的記者:我地唔需要外國政府提供任何支援―「司長,但係你屋企人都係外國喎」。記者堆裡傳出一陣竊笑,他母親面上一黑:呢啲私人事,唔回應。
這時,電話響起,是剛開完通宵會的母親打來,她語重心長的對他說:「畢咗業,唔好返嚟香港,阿媽過幾年退休返英國同你仲有Daddy團聚。」 
他掛了線,想到母親一個人在香港工作,心裡有點難過,特別是看到那個叫Long Hair的人向著他母親示威叫嚷,What’swrong with him?一想到這裡,他更覺母親的偉大,眼角都不禁濕了。
新聞的畫面轉到正在街頭示威的愛港力,這時他身旁那個操一口英國上流社會牛津腔、暑假陪他來港的洋籍女朋友好奇地問到,這群面目模糊的中國人到底在做甚麼。這個問題卻考起了他,到底應該如何向她解釋愛港力――或者叫作CaringHong Kong Power――這些違反常識的事給她聽呢?
電視上那群示威人潮中,他看到那個在追訪特首的年輕女記者――沒錯,哪怕臉上捱出幾顆青春豆,他仍然記得跟她聊長途電話的每個晚上。電話裡還有她的號碼,他有點想給她發一個WhatsApp,但畢竟已沒有機會再見,還是算了。
而每當看到那個有點像歷史課本裡的Chairman Mao的特首――聽說他正打算在郊野公園起樓―That’shorrible,他不禁想起小時候見過的那個在牛津歷史系畢業、挺著大肚腩經常笑呵呵、還請他吃過蛋撻的母親前上司,然後忍不住嘆一口氣,但摸一摸衫袋裡的英國護照,不期然感到一絲安慰,ThankGod

7/29/2013

羅乃新高徒音樂會 罐頭換門券 「收益」轉贈無家者及貧苦

羅乃新高徒音樂會 罐頭換門券
「收益」轉贈無家者及貧苦

【本報訊】去聽音樂會,你會帶甚麼?螢光棒?哨子?獨立音樂創作人李林風,建議觀眾帶一個揭蓋式罐頭、一包獨立包裝餅乾和一包紙包飲品!以食物換音樂,這個名為「一換一」的音樂會規矩多多:食物要在社區小店買,買時最好和店員聊聊天。「觀眾帶嚟嘅食物,我哋會透過平等分享行動,轉贈無家者和板間房居民,但唔希望大家只抱聽完歌,就等於做咗善事咁簡單」。
記者:呂麗嬋
■李林風與樂隊DE TESLA將參與Barter Concert。受訪者提供圖片
音樂會明日在上環文娛中心舉行,叫「BARTER CONCERT」,顧名思義,以物易物。演出者包括獨立爵士樂團和幕後流行曲創作人,「我哋唔係陳奕迅,門票一早售罄,好多人都係為概念而嚟」。李林風是樂隊DE TESLA成員,也是今次音樂會搞手。他不諱言,花半年時間籌備音樂會,是幫人,也是幫自己。
「有一段時間晨昏顛倒,坐地鐵見到多人,都會好驚。」師承本港著名鋼琴家羅乃新,24歲的李林風,外形像個寸爆死𡃁仔,但鋼琴造詣了得,12歲已懂寫歌、18歲擔大旗創作世界女排大獎賽主題曲,曾自大得以為自己是音樂天才。從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的人。
出身單親家庭,爸爸是病態賭徒,有一個姐姐的李林風很愛媽媽,可是不懂表達。「成日嗌交,唔知為乜?」童年不快樂,中學在社署轄下的院舍度過。憤怒的他曾離家出走,瞓天橋底,「覺得呢個世界好唔公平,成日問點解」。痛恨別人,也痛恨自己。幸好,他愛音樂,遇上好老師,儼如另一個媽媽的老師羅乃新,在他人生最低谷,成就了另一個他。教他音樂,也教他做人。

人肉速遞門票宣理念

「我好情緒化,總會將自己嘅情緒放到無限大,佢好了解我,會安慰我:人人都要做主角,咁邊個做配角?又帶我去壁屋監獄做義工,睇吓呢個世界。佢哋因為犯咗事受困,我畀自己困住,根本冇分別。」與其自困愁城,不如積極為自己開創未來,想想可以做甚麼,「呢個世界唔畀機會我,我就試吓建立機會畀自己」。
坐言起行,將創作的歌放上YouTube,自組樂隊出網絡唱片《MANIFESTO宣言大碟》,零宣傳、冇分銷商,在互聯網世界一樣放異彩,行銷至英美,「透過facebook,有外國人聽咗,覺得鍾意,訂我哋嘅唱片,只要係好嘅作品,我唔信冇人欣賞」。憤怒依然,但他的憤怒,卻統統反映在創作的歌裏。由他一手包辦曲詞的《漆黑島》,他反問這個世界:「當城市被現實淹沒,未來還可以依據些甚麼?」音樂會一出賣個滿堂紅,在獨立音樂圈子,已是奇蹟。

「我希望一換一音樂會,只係一個起點。」不滿意現狀,就聯合起來,共同建立一個理想的平台。在新世界,他找到了人生的出口:「試過將唱片放喺外地嘅民宿寄賣,仲希望唔同行業可以crossover,比如同啲社區入面嘅小花店合作,以花做主題,搞小型音樂會。」共生的概念,讓輕若鴻毛的個體互相取暖,「就算不能改變世界,至少,為社會帶嚟一啲變化,令它變得有選擇」。告別隱蔽但仍然有火,阿風如是說。
音樂會在政府場地舉行,他放棄方便的城市售票網系統,利用網上平台自行分銷,買票的人在地鐵站交收,每票50元,收回租場雜項成本,每張門票由他人肉速遞,親身向每個入場的觀眾講解「一換一」概念,鍥而不捨,「以前好怕見人,𠵱家逼自己到處見人,仲會問自己,究竟可以為呢個社會做啲乜嘢」。只要願意,付出何妨比收穫多。

7/25/2013

1.10 急症室的一夜

l   1.10 急症室的一夜

l   張美玲 Maggie, 護士學生
l   龍頭醫院急症室
l   2011129 21: 41


l   "請同事R 房急救" 護士長Mary(: sister簡稱)一手拿著電話, 一手拿著廣播器說著, 看來她還是會繼續打電話召喚醫生支援.
l   我回頭一望, 做我mentor (導師) 的羅sir 向我拋下一件PPE(個人防護裝備), 著我跟他到R 房幫手.
l   我邊穿上PPE, 邊跟著他走進
l   走進R , 只見我, sir以及兩位護士, 病人未送進來, 但見各人的舉動好像已知將要送進來的病人是甚麼情況. sir 亦走過去藥車那一邊, 幫忙預備待會所需要的急救藥物, 各種盬水, 針筒, 大小不一的針頭, 還有一台代替人手的人工心外壓機器, 我們常稱它作"人肉打樁機", 我們將它扣在病人的胸口上, 它會自動替我們做心外壓, 不但速度快, 而且每一下力度的大小都是一樣, 這是機器才能做到的效果.

l   "..." 盛載藥物的玻璃瓶一個個被打開了.

l   "阿女呀!! 做野啦, 仲發緊夢." 原來我根本不懂得自己應該做甚麼事.
l   "病人未到... 我冇概念..." 我咕嚕著.
l   "未到都要用藥呀? D 野唔使講, 書同現實兩回事, 你做得多你就明呀啦!" sir 說得快, 做也很快, 他已經準備好盬水上架.

l   當一切準備好時, 就只有等待...
l   "好彩今日CASE 唔多咋, 唔係做死人呀" 一個束著馬尾, 染了一頭棕色頭髮, Cherry 的護士隨口拋了一句話.
l   "係呀, 好似前日甘, 我地有成110 case, 成晚做死呀, 而且仲..." 另一位年長點, 留短髮, 戴上黑色金屬框眼鏡的姑娘好像叫Annie或是Anna, 我記不清楚, 畢竟我只來了急症室第三天, 她說到一半時Mary打走進來.
l   Mary打敗壞氣急地走進來, , "要開多一檔R ! Gun shot, 一個差佬, 一個private CP, call surgeon 準備 EOT(緊急手術). 阿羅, 你同個學生去另一檔, 呢度個差佬用先, 快快快!!! " Mary 打仍然很急, 好現在心情差極了, 將近放工才來"CASE", 而且一來還要兩個.

l   我跟著羅sir 一離開了R1 , 兩名救護員推著Striker 手推床, 向床上躺著一個臉無血色的血人不停地施以心外壓, 已解扣的藍色警察制服染了大片鮮血, 血來自胸口那個小洞湧出, 流遍整張手推床.
l   "轉左個間房直入!" sir 一手指著R1 , 轉身便走進R2 , 跟房內另一位護士打招呼, 便開始埋手苦幹.

l   "急救程序進行中, 輪候急症室時間將會延長, 不便之處, 敬請原諒..." 急症室大堂響起廣播起來.

l   五秒後, 一位急症室男醫生走進來, 後面跟著一男一女醫生, 見沒有病人, 三人轉身便走.
l   一分二十秒後, 又有三位救護員一邊泵著氧氣一邊推著Striker 進來, 是另一位傷者, 跟隨其後竟然是五名全副武裝, 身穿避彈衣, 手持長槍的軍裝警員護衛?! 他們在R2 房外戒備其中三人走進房內把守, 另外兩人留下.
l   我暗忖, "發生甚麼大事件呀?"
l   sir 一手拉著我走到工具台前, 吩咐我既工作, 我才回神過來.
l   我一邊拉開急救車抓起喉鏡, 測燈, 裝上中碼的壓舌器, 一邊偷望正在Striker 過床的那個男人. 同樣槍傷之外, 同樣血跡一大片, 卻開始有點乾涸變黑, 明顯地這個男人是遇襲受傷先, 破爛的西裝下有很多刀傷, 分佈在肩, , 腹部, 左邊肩膀有明顯的子彈孔.
l   "中三刀兩槍, 三刀係右膀右頸右肚, 兩槍係右肚左膀, 一分鐘前GCS 11, BP (血壓)78/49, 心跳111, desat (desaturation: 缺氧中) " 救護員過床後向空氣大喊著, 只見羅sir 道出"收到" 二字, "有冇身份証呀? Check下有冇allergic history", 話語看似沒有停過, “先生, 先生? 你知唔知自己係邊呀?” 他拍著傷者那帶點血跡的臉.
l   “Kel…Kelly…” 可能是隔著面罩, 我好像聽到的是女孩子名, 傷者似乎胡言亂語.
l   救護員回答, "証件比差人hold 住晒, 佢地查緊佢, 冇送過黎呀."
l   ", 至少比個身份證號碼我啦! " sir 接手按著傷者頸部, 泵氣, 喊著, "blood loss 幾多呀?" 另一位在場的護士Sandy 已經剪開男傷者的衣服, 設置好兩條靜脈注射開口, 並準備數包啫喱水和鹽水, 掛了上架.
l   "至少1000cc" 這回救護員立即回答道.
l   "依家BP 幾多呀?" sir 又再問道.
l   在藥車苦幹中既我連忙將血壓機繫上傷者左手, sir 叫停, "右手, 佢右頸右肩傷口淺層, 冇傷及血管, 左邊槍傷可能量唔到BP"
l   我依言照做, 這時, 剛才那三位醫生, 跟著後面既一位男醫生走了過來, sir 自覺地報告, 不同的是, 這時他的BP 己下跌至71/45, 心愈跳愈快, 即使羅sir 給予100%氧氣及用抽痰器清空了氣道, 他仍然處於缺氧情況.
l   "開大A, 落啫喱水加NS full rate, suction 左未呀?" 男急症室醫生問道, 我遞上喉鏡, 7 號半及8 號氣喉. 醫生開始插喉.
l   sir 亦回應 做左二字, 繼續做他工作的部分.


l   一般來說, 急救不醒人士主要分A, B, C三部分, A: Airway氣道的暢處, sir用抽痰器清空氣道; B: Breathing呼吸, 傷者仍然可以自主呼吸, 但已經過快, 且有缺氧反應, sir亦給予100%氧氣來維持, 只是血氧指數不停下跌, 需要醫生插喉直接供應氧氣到肺部; C: Circulation 心肺的循環, 肺吸入的氧氣會由血液運輸到身體各器官供應, 身體一旦缺氧, 細胞會死亡, 而最快死亡及無法修補的組織是腦部. 由醫生處方下, 我地不停地透過靜脈注射來維持血壓. Sandy 已經更換另一包鹽水, 並且在右腳再插一支靜脈注射開口, 看來我們輸水速度趕不上失水速度.


l   “BP 67/31, pulse 139, 仲跌緊我喊著.
l   “Trauma Call, call surgeon ready EOT! 做左配血未呀? Call 血庫留定四包O+” 男醫生仍然忙碌著. Sandy 依言而去.
l   Sandy 像陣怪風地離開R2, 換來了Mary, 跟在其後的還有四個身穿西裝的人, 沒有一人戴有証件, 其中一人手攜著一個黑色工具箱, 又是警察嗎? 卻沒有人叫他們離開.
l   佢係唔係Houseman?” 站在最後的一位西裝男人問道, 卻被另一人阻止發問.
l   咇咇咇…” 心電圖機首先響起警號, 血氧指數亦不見有起色.
l   抬高對腳, IV pushpressure bag” 其中一個身材高大, 身穿深藍色領帶黑西裝黑色膠框的青年說到, 聲音不大, 但在這嘈雜環境下剛好清晰聽到. 但見他脫下西裝外套和領帶, 捲起衣袖, 走到醫生旁, 拿起他手上的喉鏡, 代替醫生準備插喉. 對著空氣問題, “佢有冇講任何說話?”
l   做任何野都好, 保住佢條命要緊!!” 餘下三位中最年長, 滿頭花白的一位說道, 聲音雄厚而帶一點魅力, 人站在中央, 明顯地四人之中地位最高, 帶領著其餘三人.
l   知道.” 青年說道望著我, “黎唔切照X, 係上面照埋, 由呢度到OT房要六分鐘時間. 妹妹, 你幫我出去清空條走廊, 順便通知埋著避彈衣的警察, 我地會係三分鐘後會走.”
l   我望著羅sir, 再望著病人, 沒有回應.
l   照做.” 守夜的高級醫生先對我說, 再望著灰頭西裝先生. “樓上手術室準備好, 佢地老闆返緊黎, 我地老闆都知道啦
l   老頭只係溜出唔該你三個字.
l   , 即做!” 我依言離開, 清空走廊上所有障礙物, 人和車輛等.

l   回頭, 已見醫生, Mary , Sandy, 還有一個職工幫手推床離開. sir 衝入R1房繼續救人. 三名守在外圍的警察幫忙開路, 其餘的人跟在床後, 而我負責引路, 來到已經鎖了的升降機前.
l   升降機關門前一刻, Mary 打說, “同學你收工先啦
l   …” 升降機門已關上.
l   望著手錶, 已經是晚上10:31. 對著自己說, “今晚到底發生甚麼事, 還是收工吧, 做細既知不到這麼多…”

l   "急救程序進行中, 輪候急症室時間將會延長, 不便之處, 敬請原諒..."廣播再度響起來.




*B 以上所有提及之人物, 地點, 時間及事件之性質均屬虛構故事.
*C 感謝各方醫護朋友替作翻譯